公告版位

1  

 

 

泡湯不能促進血液循環啦及時新聞  

3  

生活事件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問我:「師父,現在社會有毛病,但毛病到底出在那兒呢?」 

上人開示:
我都會很明確回答:「缺愛症」

現代社會的毛病就是缺乏愛,我們若要使社會能回歸那分溫暖、那分單純,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愛喚醒」,這也就是慈濟四大志業中的其中一項,也可說是四大志業的全部。

愛事實上是因苦而生的,有苦才能啟發愛心。

愛心是從「不忍心」開始,若能將「不忍」之心發揮出來,自然就有那分愛心,這分不忍心、愛心就是因為面對苦難的眾生而激發出來的。

所以慈濟是以愛為出發,我們從三十位委員開始,不斷推廣、不斷輾轉鼓勵,一個鼓勵一個,不斷將慈濟精神向前推展,這個愛心就像滾雪球一樣,從開頭一點開始,現在全省有兩千萬的人口,就有一百三十萬人是慈濟會員,若能類推下去,全省十個當中就有一個慈濟人。

為善不能輕視自己的一分力量,少了我們一分力量,善事就不能圓滿。相反的,惡的事不能多我們一分,就像別人在大喊大叫,只要多我們一點聲音,聲音就會大很多。

我們應好好愛惜我們的社會,好的事一定不能減少我們的一分;若能多我們一分力量,台灣將會更安和,苦難的人得救的機會將更多,我們救人的機會也更普遍。所以,大家要尊重自己這一分一點點的力量。

證嚴上人講於黎明社區
本文摘自:《慈濟道侶》130期3版   02/27轉載

生活事件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統大選期間

收我功德款的委員很有心的請我到他家聊天

然而夫妻倆一直聊政治

還一直開罵政治人物

為了保護人我不會說出誰

但確實像他們那樣的委員一堆

真搞不懂他們的培訓是不是做假的

為什麼人文氣質是這樣


他們常這樣自我保護的說

你們不要看我的習氣

要跟上人的法就行

個人修個人得啦


原來破壞慈濟形象是這樣來的

嘴巴要求人

自己做不到還搞破壞慈濟的形象


我認為委員們該每天早上起床都該背一次十戒才不會破壞慈濟和自己的形象
慈濟十戒,是指證嚴上人要求每位慈濟人都必須遵守的十項生活日常規矩。

十戒內容包括: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六、不抽菸不吸毒不嚼檳榔,

七、不賭博不投機取巧,

八、孝順父母調和聲色,

九、遵守交通規則,

十、不參與政治活動示威遊行。


前五項為佛教五大根本戒,

 

後五項則為證嚴上人針對現代社會發展的特殊形態,所提出的生活要求。 

這次很多委員在臉書談政治
甚至到會員家收功德款也都給會員洗腦
還開罵政治人物 


這種人該把委員證送回
還是到靜思堂跪拜懺悔就行
相信各自有一把尺


國家大事可以關心

但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強迫

也不能亂開罵政治人物

自己的形象除了靠十戒也要靠智慧

都已經是委員了該好好的顧自己的形象才是

                                                                

                                                    真相記實報導  02/27轉載

 

生活事件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場景在環保站的保特瓶區

有位規矩不好的人.

暫離工作岡位把剪刀隨便插著利尖往上

隨後到的人不小心被剪刀刺到.流血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

只聽有人話很大聲還語帶諷斥

說XX師姐敲東西不往東西敲還往自己的手敲到受傷流血

此時大家都往幫她處理傷口的地方看.....

傷口處理好細問一下受傷的師姐

才知道是被剪刀刺到的.....

此時有位師姐想說來個機會教育

完全沒有指名道姓說**有人不知道原因就說人家受傷是故意敲的**

話還沒有說完...

突然飆出一個憤恨的聲音

說她是在開玩笑的

還口氣不好的對那位師姐說教....

被說叫的人只回她說**我在機會教育**她就閉嘴了

各位看家

現在的人最失敗的地方是

事情沒弄清楚就到處說.

難道不是**造口業**嗎

尤其是態度不對更會讓人感到可恥

以上是真實故事

說開玩笑的是一位**慈濟委員**

受傷的是一位剛入門的志工

用機會教育還被說教的也是社區志工

身為委員沒有關心受傷者還認為她開玩笑話是對的


難道這是現代慈濟委員該有的作風嗎

受了證的師兄姐真正有守十誡的好像越來越少

反而因為受了證高傲的越來越多

難怪**證嚴上人**一直提醒大家要大懺悔

委員的一舉一動不管有無穿上制服都代表慈濟的面子

真不想看到**證嚴上人**辛苦經營的慈濟被少數人的行為破壞

我確實親眼目睹穿制服是一個樣..不穿制服又是一個樣

也難怪外面風風雨雨的一直有人說負面的話

上人的苦心不能只行於靜思堂

在內在外的行為都要一樣不是嗎

我在此聲明只針對少數行為不當的人

因為我也親眼目睹默默的做

也不會急著說要給上人看的人

各位不是說個人修個人得嗎

為什麼非要做給上人看

制度搞得越多

推卸責任的行為也越多

有智慧的人根本不會去介意事情做多少

更不會浮誇自己捐多少

這樣才能合**付出無所求**不是嗎

**上人**說過捐一億跟捐一元的功德是一樣的

現實面好像不是這樣喔

幾乎都在比較誰捐的多或是隨募的多

這跟互爭名利沒兩樣吧.............

                             真相紀實報導---02/27ANLITH轉載

生活事件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宗教的教主
都不知道他底下的人在做什麼事
就像一個家庭的父母
永遠不知道子女在做什麼一樣
好的會說不好的會隱藏事實
他們都說那是善意的謊言

有個朋友她說她很不爽她以前的老闆娘
聽說老闆娘是一個委員
每次不會做的事都叫員工做
可是往上呈報卻都說她做的

最誇張的是老闆娘的朋友要培訓委員
不會寫自傳請員工寫
老闆娘居然在員工面前教那位朋友說是他兒子寫的


走街募款有人一面點錢一面往口袋放....
這件事是浮在台面上說的有多數委員知道
環保站看到度量小最貪心的都是委員
可是他們在台上的佈法說的都非常好耶

有一個學生因比較晚到環保站
卻有人說得很大聲說你以後要到環保站吃飯
必須要早一點來.不要等快要吃飯的時候再來

你看慈濟都可以到國外救人
在台灣的環保站只不過是一碗麵或是粥
卻有人小氣成這個樣

這些事.宗教的教主完全不知道
因為有些委員就像政治人物一樣欺下瞞上的
我敢說不管什麼宗教團體公司行號都有

我朋友後來被他老闆娘辭職
辭職的理由很瞎
說她的客戶日後聽到我朋友的聲音不會再跟公司買東西
我朋友是負責追貨趕貨的
他當然不相信啦立刻打電話去問那個客戶
那個客戶說她沒說這樣話

這位委員老闆娘
天天過著說謊的日子....
他永遠認為那是善意的謊言

他的員工騎機車去工廠關心進度
他卻跟老闆騙說是他去工廠不是員工
老闆娘和老闆都是用電話互通信息
兩個人很少進入公司

老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
快下班時開車回公司全公司的人都罵
說都是我們夫妻在做
你們這些員工只會在這裡聊天

其實員工是剛從工廠回公司
老闆也沒問清楚就開罵
因為老闆娘去收會員費
騙老闆說是去工廠...害員工被罵

我朋友被辭職的當下跟老闆娘說謝謝
因為他早就想走了
想走的第一個理由是不想陪老闆娘一直說謊
平日老闆娘老是教他們要如何騙老闆.如何騙客戶
**員工認為都已經是委員了為什麼還一直在教他們說謊

第二個理由是由老闆娘開口趕走員工.員工是有遣散費的
員工認為這條遣散費是該拿的
因為平日老闆娘在一群慈濟人的面前做的都非常完美
但是對待員工卻是斤斤計較
還有老闆對待員工說話總是尖酸刻薄....

身為委員.慈誠
都不知道要感恩員工對他的幫忙有多大
卻只會計較員工一些有的沒得.
根本不適合當委員吧
然而現在類似這樣的委員很多
人前一個樣人後一個樣
活像兩面人不是嗎
                             真相紀實報導   2012/02/27 轉載

生活事件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快樂志工就好

如果執著在一種宗教裡

時間跟精神會被駕馭住

感覺一點自由都沒有


身邊有好多被駕馭的好朋友都說好累好累

因為他們說只要接到電話.

沒出去的話.肯定會被點名外加碎碎念


天ㄚ做個志工幹嘛要那麼累

把時間都空出去哪有時間照顧家人ㄚ


政府單位的志工就有固定的時間

政府單位的志工訓練是採取人數少的方式

還先教正確.方向和知識


朋友說他們的訓練方式動者就千人以上

上課的聊天的聊天..睡覺的睡覺

哪像在做正確的志工訓練ㄚ


我朋友說醫療志工訓練時

原先以為是教一些醫療常識

繳了4百元去參加

後來回家直搖頭

第一天上課就一直說醫院缺錢什麼的

當然有教些禮儀和規矩啦

後來居乎都是請資深的在歌功頌德

完全沒有學到正確的醫療常識

就這樣浪費了幾天...

最瞎的是有人去簽名後就跑了

因為有資深再罩沒關係


政府的志工

不會說日間出去做志工

晚上又偶而來個固定開會

還來個家庭聚會什麼的

晚上如果沒出去..天ㄚ

明天早上看到組長肯定又被碎碎念

然後八卦新聞又一堆了


他們會說工作沒那麼多ㄚ

沒錯

但是沒事時必須出去收會員會

又是一整天在外面

家人想見個面都難.甚至要預約時間

這種是好像發生在許多宗教領域裡

只是行銷較廣的宗教較容易被人注目而已


一位先生在家庭聚會說的很清楚

我不相信你們出去做志工沒有再喊累的

坦白說許多人

人多時會面帶微笑說不累

回到家..家人會慘兮兮

因為平日的習氣在眾人面前不敢發飆

回家會把身心的疲累丟給家人

他們說這樣叫做幸福

很辛苦叫做幸福啦


有一個員工說她的年終做了5-6年永遠不到半個月

因為他老闆娘說她有立愿每年要捐慈善單位一百萬

員工是協助他們工作賺錢..讓他能安心去做善事

任何員工辛苦等的都是一年的年終...

然而再慈善單位做得有聲有色的老闆

對待員工卻是這樣尖酸刻薄


還有一個員工說她老闆很不知恥

先把他辭職...再要求他回公司當志工

這麼瞎的事也做得出來

老闆不是沒錢

因為他說他每個月有規定捐慈善單位3萬元

而且還捐了5個榮董...

是他自己出去跟廠商說的..

是否造口業是他個人的事


哪有自己出去造福

還要求員工到他的公司造福

這算是哪門子的老闆ㄚ


這個宗教的教主包括他的組長們

完全不知道有這樣的事

因為他們說個人修個人得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個人造業個人擔


有位朋友說家人有喪事

請慈善單位幫忙

事情都還沒辦就商量要喪家捐款

這就是他們說的付出無所求啦

     

                                        真相據實報導 02/27轉載


版主看後無言

但是善心人士卻實有在做善事

只不夠規律方面因為人多需要加強啦

這一點宗教教主已經頭痛多年了................

生活事件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B11B12B13B14B15B16B17B18B19B20B    

生活事件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家麵食在台南安平區算是一家老店了
店裡的食材都是老闆娘精心製作的
去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
他們的紅油抄手超級讚的
如果有去安平玩的話可以去他們店裡吃看看
平價又不貴喔
請在圖片上點一下可以看得更清楚喔
 
 
 
榨菜肉絲麵正常版與加量版

榨菜肉絲麵


牛肉麵是老闆娘最驕傲的作品.牛肉入口即溶... 

 

明家麵食店的滷味是老闆娘親手做的


Google 地圖
 

生活事件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聽到一位80幾歲的老人家說
家裡只要有人跟她大小聲..她不爽會騎機車.到處去逛逛走走
一個80幾歲的人心情不好騎機車....不敢想像
但這是ㄐ動型的抗議很危險

此時另一位說她選擇坐在椅子上.裝傻一句話都不說還板著臉孔
這一招我好像也會用...哈哈見笑了
不過這是智慧型的抗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也有人選擇反嗆回去把家鬧到雞犬不寧.連隔壁鄰居都會知道.
這是暴躁行的抗議硬要贏去雙方敗的更慘

還有一種就默默離開.然後到處說家人的不是
唯恐天下人不知她家人對她有多麼的不孝順.
這種人是最笨的抗議
因為是用心情的好壞在處理事情.家醜不可外揚
心情不好時說出去的話沒一句是好話
講出去的壞話會流傳的
總會傳到自家人的耳裡..............傳開了總不好吧


以下社會團體關懷組織整理出來的文章

  許多人家中都有65歲以上的長輩,在與他們相處時經常會發現,在生活上的觀念會有許多不同的地方。
例如許多老人很重視節約的觀念,家裡經常堆積舊的物品,讓家裡的雜物越積越多,因為他們認為只要還能用的東西就不能丟掉。
但年輕一輩的觀念可能是用不到的東西就應該整理丟棄或資源回收,讓家中維持整齊。
這些差異,有時會讓生活的發生一些樂趣,但有時卻是導致衝突的原因。
其實平心靜氣想一想,每個人生長的年代跟環境不同,當然對事情處理的觀念與方法就會不一樣。
您家中的長輩們每個人都經歷了65年以上的生活經驗累積,當然會有自己一套生活方式與哲學,怎麼可能輕易的讓他們改變。
  只是當大家要一起生活相處時,如何彼此配合調整,就需要許多溝通技巧協助了。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究竟要如何與您家中的長輩好好相處,並沒有一套絕對有效的處理方法,但是我們建議您可以先從了解您家中老人開始做起,例如平常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性與喜好、閱讀一些如何與家人溝通的文章,找出最適合與他們溝通協調的方法(有些長輩對特定孫子或子女的話特別能夠接受)。

最後若是真的發生生活的爭吵時,我們可以想一想這些爭吵的理由真的沒辦法解決嗎?例如舊的東西要不要丟真的很重要嗎?是不是可以與家中長輩協調擺放整齊或只能擺放在特定空間這樣就好。

我們還可以想一想,為什麼我們會想要跟家中長輩爭吵,是因為出自於關心長輩的立場,還是只是單純因為彼此觀念差異在爭吵?如果是出自於關心,為什麼要讓自己關心的長輩生氣呢?如果只是單純的觀念差異,就需要您自己要想開了,因為每個人本來就是不同的個體,朋友間就會發生爭吵了,何況是跟自己相差幾十歲的長輩呢。

  以下我們列出一些與家中長輩相處的生活小故事,與您分享其他人可能遭遇的問題與處理方法。


案例一:關於家務事
  林太太與丈夫定居在娘家附近。
父母年齡都超過七十歲,但身體狀況還算健康,所以兩位老人家是自己居住在一起,然後每逢週末假期,兒女們都會輪流回家探望。
前陣子媽媽外出發生車禍,腳受傷沒辦法走動,日常生活起居需要有人照顧,於是這個責任就落到離娘家最近的林太太身上。因為要兼顧職業,讓林太太忙得不可開交,不過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媽媽會在旁不斷糾正她做事的方法。
長期下來,母女倆時常因為小事起摩擦,讓林太太覺得自己這樣蠟燭兩頭燒,結果還跟母親爭吵,真的是吃力又不討好!

說明:當長輩年齡漸增,身體功能的退化可能會使得他們越來越依賴身旁的子女,進而影響到彼此的相處模式,且通常此階段的子女還需要工作,所以如何在照顧過程中,找到與長輩相處及維持生活品質的平衡點,會是照顧者必須面對的難題之ㄧ。

其他人的經驗分享:
吳小姐:我媽媽去年生病後,到現在也是我在照顧她。
每天她看到我在做事,常常會說我哪裡做得不好還是什麼的,但是我都會笑笑的回答她:「是!」或者是:「好!」雖然我不一定會改變自己做事的方法,但我就盡量順著她的意思,不要和她正面爭執。
有時候我們做子女的稍微忍耐一點,轉個方向去應對,事情就會比較完滿。
(盡量不正面起衝突)

王先生:我是家中的長子,因此父母生病還是有什麼事情,都是我得先去幫他們處理,但我是公務人員不能常請假,所以剛開始照顧的時候發生很多問題。
後來我覺得這樣不行,就與家人們討論,把照顧的工作盡量分工,像我早上需要上班,所以我就負責晚上的時段,早上就請我老婆或是其他兄弟姐妹們來幫忙照顧,有的時候也申請社會福利來幫助照顧。
這麼一來就不用擔心父母自己在家會發生什麼事情,我也可以專心的工作。
(尋找社會福利資源,和家人分工合作)

案例二:關於隔代教養
  李太太跟公公婆婆同住,由於自己與先生都要上班,因此五歲的小孩白天都是由婆婆協助照顧。
但是李太太發現自己與婆婆的教育觀念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例如婆婆會比較疼小孩,小孩要買什麼都答應買,李太太擔心將來小孩會養成驕縱的個性。
有時候發現小孩做錯事情要處罰,婆婆就會開始阻止,甚至幫小孩找理由解釋。
因為這些讓李太太跟婆婆經常發生爭吵,覺得很困擾……

說明:因教養方式不同產生爭執是與老人相處時常見的問題。
由於請長輩協助照顧小孩可以減輕經濟負擔,長輩也有人陪伴,是益處相當多的作法。
然而要如何彼此瞭解及體諒,以取得相處上的平衡,共享天倫之樂,是需要彼此溝通及協調的。

其他人的經驗分享:
 陳太太:我在管教小孩的時候,也和我婆婆作法有很大的不同。
像是甜食的部分,雖然我一直跟婆婆說糖果吃太多,孩子的牙齒容易蛀壞。但婆婆還是會順著孩子的意思,時常買一大堆糖果給他,結果到了吃飯時間孩子都吃不下飯。而且一直勸阻婆婆,她又會生氣,讓我覺得很頭疼。
後來我是請一位與婆婆年齡相當的長輩來跟她溝通,沒想到婆婆一下子就聽進去了,有時候還會反過來提醒我呢!
(改請與長輩年齡、輩分相當的長輩與其溝通)

張女士:前幾年我和先生離婚後,因為工作的關係,只好先請我爸媽幫我照顧孩子。
我爸是退休軍人,管教孩子上比較嚴厲,當時我小孩正值愛玩的年紀,所以剛開始跟外公處得不好,常常被外公又打又罵的,雖然我不用擔心父母寵壞小孩,但卻造成孩子反彈很大。
後來我是和我媽媽溝通,想了一些辦法解決,像是製造機會讓孩子多和外公相處,或晚飯過後讓孩子陪外公一起散散步、做做運動。
相處時間久了,孩子也比較清楚外公的規矩,兩個人之間也越來越融洽。
(經由增加彼此對話的機會,增進彼此瞭解)

邱小妹:我爺爺奶奶有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從小對弟弟比較偏心,不管什麼事情都會先顧好我弟弟。
像是有好吃好玩的東西都會先給弟弟,更不用說每次我和弟弟吵架的時候,就算是弟弟調皮,也都是我在挨罵,讓我覺得很不公平。
幸好我爸媽的態度保持中立,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他們除了與爺爺奶奶溝通,也會在一旁安慰我、支持我,甚至鼓勵我體諒爺爺奶奶的觀念、主動與爺爺奶奶相處。
現在我和爺爺奶奶的感情反倒比弟弟還要好!
(教育小孩不是長輩的責任,而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或矛盾,因此父母的居中協調非常重要)

案例三:關於迷信偏方  王先生的母親患有糖尿病跟高血壓,需要定期到醫院看醫生拿藥。
然而王先生的母親很擔心自己的身體愈來愈惡化,因此經常聽鄰居朋友介紹到不知名處求取偏方;甚至還會聽地下廣播電台的介紹,買一堆營養劑或偏方來吃。
王先生覺得花錢不是主要的問題,而是花錢買一堆來路不明的藥劑吃會傷害身體,每次跟母親提到這件事情時,母親就會表面上說好,卻還是會把這些藥跟偏方藏起來,私下繼續買來吃,讓王先生煩惱不已……

說明: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長輩會患有一些慢性疾病是無法短時間治癒的,而面對健康問題,長輩可能採取各種不同的調適與解決方法,要如何兼顧長輩的健康及心情是需要技巧的。

其他人的經驗分享:
邱先生:我爸很不喜歡看醫生,雖然會定期到醫院看診,但覺得西藥吃多了會傷身,所以時常聽地下電台或是看電視買一些偏方來保養身體。
幸好爸爸還算聽醫師的話,因此我們在看診時,都會把偏方拿去給醫生看,然後請醫師或是護士在旁跟爸爸解釋服用地下電台藥品的壞處,感覺爸爸比較聽得進去。
而且醫生也有強調說,要是自己胡亂吃那些來路不明的藥,可能會影響原先治療藥物的藥效等等,現在爸爸都不會再去買那些來路不明的藥。
其實醫生講的話,他們真的多少都會聽啦!
(請相關專業人員與長輩提出說明及建議)

 范先生:我媽媽也是很愛買補品啦,常常聽到身邊親友吃了哪些補藥有效果就會買回來吃,不管是中藥、西藥,或是膠囊、藥粉之類的都有。
雖然媽媽是想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但是藥物種類這麼多,我們也很擔心會不會損害她的身體。
後來我們就與媽媽溝通,請她購買任何保養品前都先告訴我們,我們拿去藥局或是請醫師甚至是合格的中醫師幫我們看,若是真的有保養效果,就請這些專業人員幫我們挑選具有同樣成份,但有經過衛生署公告的藥品來購買。用這樣的方式幫媽媽篩選藥品,媽媽比較能接受,我們也會比較放心。
(與長輩討論並協助篩選及購買適當的保養品)

案例四:關於健康行為
  秦伯伯已經患有高血壓20幾年了,家裡面一直為了他的飲食與健康問題,經常出現爭執。
例如秦伯伯有高血壓卻喜歡吃重口味跟油膩的食物,家人擔心他的血壓高,準備食物特別減少鹽、油,可是秦伯伯說這樣吃起來一點味道都沒有,他根本沒辦法接受,常常會自己買重口味的醬菜或小菜回家吃。
還有家人擔心秦伯伯的健康問題,希望秦伯伯不要每天在家只看電視而已,能夠多出去外面走一走或做運動,但是卻很難說服秦伯伯,反而惹得他不高興……

說明:老人有慢性疾病十分常見,在疾病照顧與生活型態調整上,長輩們不一定與晚輩有相同認知與做法。
在面對疾病的威脅與維持生活品質下,長輩與晚輩間如何達到共識與平衡,尺寸的拿捏是門大學問。

其他人的經驗分享: 賴小姐:我媽在得到糖尿病初期,要她忌口真的很難,她常趁我們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吃零食,一吃就是一大堆,所以血糖控制的非常不理想。
人有時候很奇怪妳愈限制她,她就愈想吃,後來我寧願她要吃什麼東西之前光明正大告訴我,吃的份量我反而好掌握,然後正餐我用五穀飯、增加青菜等方式減少熱量攝取,也請教營養師使用一些代糖食品,滿足她的口慾。
另外也不見得硬要規定她得照著糖尿病食譜吃,只要把握住「少油少糖少鹽,蔬菜代替水果,魚肉代替澱粉」原則,讓她自己搭配餐點自己做紀錄,現在她也懂了要怎樣吃才會比較妥當。
(凡事都靠晚輩打理,可能會令長輩喪失學習的機會。長輩也有作主的權利,共同對抗疾病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劉先生:我爸很愛抽菸,找誰來勸都沒用,還說要他戒菸不如死了算。

吵鬧一陣後我們坐下來一起討論,抽菸所造成的傷害有哪些,我們也講清楚最壞的狀況發生時,他希望怎麼處理,而我們做晚輩的又有怎樣的想法。
之後讓我爸自己決定,最後他仍選擇繼續抽菸。
我想他年紀也一把了,身體毛病也一大堆,與其限制他這個不可以吃那個不能做,為了這些爭吵,還不如讓他過得快樂一些。
當然啦我們還是希望他能夠儘量少抽菸,他也能體會我們是出自於關心,最近發現其實他自己也有嘗試少抽一點。
我覺得很多事情還是要慢慢來才行,畢竟這是他幾十年的習慣,急不得的。
(隨時間過去,有些行為是可以改變的,只要對長輩表達適時的關心即可。假如無法改變,以減少紛爭為原則,討論出彼此可以接受的方式)

蔡小姐:我爸認為西藥對身體很毒,因此不肯按時服藥,其實這也不能說他完全沒道理,所以我不跟他辯。
既然他不喜歡西醫,我就去打聽有哪位不錯的合格中醫師,先去給那個醫生看,順便問他意見。
後來我爸就接受了「吃西藥效果快,先穩定病情,才能用中藥慢慢調理減少西藥」的說法,而且那個中醫師還提供許多「食療養生」的健康觀念,我爸都有照做。我想同樣要我老爸限制飲食,這種直接的話從我嘴裡說出,恐怕是沒啥效果的。(先找出可被認同的關鍵點切入,才能打破僵局)

 林先生:像我媽自從中年後,體型漸漸發胖,尤其腹部就像掛了一個游泳圈,身體一胖一些慢性病像高血壓也跟著來了。
我建議她到公園運動,剛開始是有被我們逼著去運動,但接著覺得無聊就不了了之,唸她唸了多次,她也不想再吵這個,乾脆就不理我們了。
最後我想到一個方式,每天傍晚我下班以後,就邀她一起去公園散步半小時左右,除了媽媽有了個伴,讓她持之以恆活動外,像我們坐辦公廳工作,就沒什麼在運動,因此對我來說也有幫助,散步一段時間後體力精神也變好。說穿了其實就是在督促彼此規律運動啦!(彼此互相督促作伴,以身做則)

案例五:關於金錢觀念
  許太太目前與婆婆同住,經常為了婆婆節儉的習慣,而感到難以接受。例如婆婆習慣將吃不完的菜一煮再煮連續吃個三、四天,煮到味道都變了,還捨不得丟掉;有一次鮮奶放到過期了,婆婆還是拿來喝,跟她說這樣會吃壞肚子,婆婆卻說剛好可以治療便秘。
 
有時候還會跟鄰居拿一些舊衣服或買便宜的玩具回家,說要給孫子,但是很多根本用不到,反而讓家裡的東西愈積愈多,讓許太太很困擾……

說明:不同年代的生活背景,對事物的價值觀會存有差異,要怎樣做才能兩全其美,需要很大的智慧。

其他人的經驗分享:
周太太:我婆婆很愛藏東西,常常東西都放到已經過期了還是照吃不誤,我都會幫她注意,去買新的再偷偷把過期的食物丟掉。
煮菜時也盡量準備一餐就可以吃完的份量,如果還是有剩菜的話,也不要在她面前倒掉,這樣就可以避免爭吵了。
至於她喜歡拿舊東西回家這個習慣,會事先跟她講好如果小孩用不到,就不要勉強小孩,可以改送給孤兒院或附近鄰居。萬一婆婆堅持要留下來,就會跟她說好,那是她的東西,所以只能放在她自己的房間,不能放在大家共用的地方,因為我們全家都一視同仁,她就比較沒有話說。
(家庭會有向心力,一起制訂生活條約,減少長輩的不滿)

 徐先生:我家小時候很窮,所以我爸媽都很節儉,這個不要說我老婆,連我都有點快受不了。

尤其是現在環境不比以前單純,有些製造過程標示不清的東西,我也不放心給小孩子用。
但是直接講,他們不一定能夠完全了解。
因此只要電視新聞有關於毒奶粉、毒玩具及農藥殘留之類的報導,我會特別留意,然後再全家一起看重播,這樣他們也會覺得黑心商品真是糟糕。
長期下來他們買東西已經不會再那麼堅持價錢問題了。
(利用大眾傳播媒體,讓長輩瞭解嚴重性及接觸新的知識,進而改變念)

 李小姐:我爸也是很節儉,常常說我們這一代的小孩沒吃過苦,所以才會這麼浪費。

每次他跟我說的時候,我會先聽他講完,講完以後就跟他說,我知道爸爸以前生活很苦,當然該節省的還是應該省,可是現在我已經有能力讓家人過比較好的生活了,希望爸爸也能夠習慣過舒服的日子。
雖然偶爾我爸還是會很省,可是遇到我的笑臉,他就只好算了。老人家都是希望能夠獲得尊重的,所以絕對不能跟他硬碰硬,一定要他覺得你是很尊重他、關心他,他就會比較願意聽你說了。
(先尊重長輩的想法,再利用技巧跟長輩溝通)

 張太太:每次遇到問題時,我都會請我小姑到家裡來跟我婆婆溝通,因為我們講都沒用,但是我小姑說的話,我婆婆就一定會聽。
所以每次要清理家裡的舊東西時,我們就會請小姑先跟我婆婆溝通。
(由長輩較能接受勸告的家庭成員,負責出面協調)
 

生活事件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矛盾方程式

 
有一個老闆娘
把一位盡職的員工辭掉
這位員工被辭退後因為年齡的關係不好找工作
她只好到處學一些居家關懷方面的知識
還去當志工...就這樣經過兩多年
有一天
這位老闆娘在整理之前員工幫做幕後時拍的相片
她發現原來她的員工對她有多好
因此常到員工家聊天
還分享自己最近發生的事
其實員工處理事情都是付出無所求
而老闆娘卻用衝動理直氣壯來對待員工

還好員工的肚量大...並不會去計較過去
捨得捨得能捨才能得
這位員工除了學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還更得到兒媳的愛護
還常把人生的道理傳給開除她的老闆娘

有時候未必穿制服才能傳承宗教教義和渡人
許多穿上制服的人需要一些有修養的人來點化
理由是旁觀者清...
不管什麼宗教執迷不悟的人必定會失掉家庭和事業

而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放下不做事都去修行
試問用什麼去運作所有的食衣住行包括行善

生活事件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