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想一篇另人省思的好文章..來自網友的LINE
半塊餅乾的故事
記得大四那一年,我滿腦子想的 都是怎麼樣進入大公司、領高月 薪;如何在短期內還清家中債 務、出人頭地…等。
很幸運的,我後來進入了國內某 知名集團工作,擔任外籍主管的翻譯兼特助。由於職務的關係,我得以參加很多高階主管聚集的 決策性會議,讓我這個念應用外 語出身的社會新鮮人,得以比其 他同輩更快學到很多關於零售採 購、談判技巧、利潤分配、追蹤、行銷企劃等專業知識時候,我以為這就是我要的人 生。
隨著工作時間增長、工作量增 多,我變得早出晚歸,常常大清 早就進入地下道內搭捷運,步出 公司時已是晚上,一整天都沒看到陽光。因為加班,我常挨餓到晚上九點多,滿腦子想的都是毛 利與業績,邊吃泡麵邊打隔天要 用的報告。
我忘了要打電話回 家關心家人,錯過了和朋友們的 聚餐,割捨了我最愛的籃球和閱 讀,忽略了四季的更迭,更嚴重 的是,我漸漸忘了曾有的夢想, 也越來越不認識鏡子裡面的那一 個人是誰……。
於是我毅然決然遞出辭呈,並 在一週內訂好機票和簽證,一個 人獨自飛往印度,展開了我人生 目前以來最有意義的旅程。 在這趟旅程中,我沒有事先訂任 何飯店或做任何行程規劃,甚 至,我連旅遊導覽都沒帶就出門了。
我體驗了「流浪」的滋味,更重要的是,我透過與當地人民 的接觸,了解了生命真正的意 義。在窮苦的印度,連喝一杯乾 淨的水都是祝福,我不再汲汲營 營,每天清晨,我划著一艘小 船,在恆河上慢慢的渡著,當時 間空間都被抽離後,人就會很自 然地回想自己的過去,遙想自己 的未來。
當我開始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並 不是取決於薪水、位階、財產等 等這些物化的東西後,我整人豁 然開朗,開始想要多接觸當地人 民的生活。 於是我在恆河畔召集那些向觀光客兜售香菸蠟燭與紀念品的小孩,他們年紀都很小,有的才三 四歲就出來做生意。
每天黃昏我們相約在一個階梯式 廣場,由我免費教他們英文,在 夕照下,我們圍成一個圈圈,有 時唱歌,有時這些印度小孩會拉 著我的手寫印度文給我看,然後 我們在夕陽餘暉中各自漫步回 家。 離開印度的前夕,我買了包餅 乾,目的是要分給我的「學生」 們。
只見他們自然形成一列,一 個個乖巧的排隊等著領餅乾,我 心中感到非常欣慰。
就在這時候,我發現我的餅乾發 光了,卻還剩下最後一個小女孩 沒有領到。我想起身再去買一 包,卻看到她失望地流下了眼 淚,心急的我想辦法用簡單的英 文告訴她我沒有忘記她,但因為 語言上的障礙使得她難過的放聲 大哭。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時候, 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男孩走了過 來,將他手中的餅乾剝一半遞給 了小女孩,接著其他小朋友跟著 重複同樣的動作,一眨眼,原本 淚汪汪的小女孩手中已有三四片 餅乾,一群小朋友碰碰跳跳的笑 著跑開了。
親眼目擊這一幕的我不禁紅了眼眶。
原來,幸福就是這麼簡單;原來,分享是那麼樣的快 樂。而且最令我動容的,是這位 小男孩發自內心的舉動,並沒有 來自任何人的指令或後天的教 導,全是他發自內心的行為舉 止。
那一晚在恆河畔,我想了很 多,為何物質生活享受遠超過印 度人的我們,在精神層面上卻不 一定能像他們一樣快樂?
人民所 得提高後,是否生活就能夠變得 更幸福?沸沸騰騰的教改,究竟 改了些什麼?又教會了我們的孩 子些什麼?
現代的小孩子不需要 排隊領餅乾,究竟是禍是福?
他 們如果不知道挨餓為何物,將來 樣怎麼懂得惜福感恩?
如果我們 的教育、社會的價值觀乃至評斷 人的標準,都不斷的強調名次、 位階與年收入,扣掉有幸能夠符 合這些標準的人,剩下的芸芸眾 生如何平衡人生本來就會有的不 完美?
如何接受餅乾發到你時剛 好沒了?有幸拿到餅乾的人如何 回過頭來幫助沒拿到餅乾的人?
回國後,我一直記得這一幕, 並與週遭親朋好友分享這個難得 的經驗。希望這半餅乾能夠激發 更多人的愛心與善心,讓這樣的 善行一直傳下去,讓我們的社會 更加溫馨;也藉由這半塊餅乾, 激發更多人去思考更多與我們切 身相關的問題,包括教育、社會
價值觀、團體與個人的平衡、富差距等。身處人們越來越趨向 於私己的時代洪流,我想我們所 需要的,應是跨越種族紛爭、派系色彩與階級差別的一種互助精 神。 或許,目前台灣社會最欠 缺的,是這半塊餅乾吧!